|
2006-08-08 鸿武书画网 |
|
|
 唐双宁先生(左)给嘉宾讲解作品
 释文:万水千山
中国文化报(严长元 朱小钧):“通过重走长征路,让我明白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书法家、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8月6日在书法展开幕见面会上用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由中国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文化报社联合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唐双宁书毛泽东长征诗词书法展”8月6日上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参观展览,全国政协常委、文化部原部长刘忠德,全国政协常委翟泰丰,国学大师文怀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等出席了开幕见面会。见面会由中国文化报社副社长杨开金主持。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刚刚从休假地北戴河赶回北京,在展览现场仔细观看每一幅作品,不时用自带的相机记录,还坐下来静静观看了现场播放的录像片《长征点燃的激情》,细细感悟长征精神。刘忠德说,“长征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产物,谁淡忘这一壮举就是淡忘历史、淡忘民族文化。我主张这种展览要多举办!”毛泽东主席的儿媳、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代表全家来参观书法展,她说:“我们要教育青少年坚定长征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搞好本职工作。”从另一个角度指出了展览的特殊意义。
97岁高龄的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在开幕见面会上用“颇具文采,不逊风骚”八个字对唐双宁先生的书法进行了点评,他说,唐诗、晋字、汉文章是中国文化的三位母亲,唐先生是一位金融工作者,他作诗、写字、做文章,不是不务正业,而是孝敬文化母亲。在风趣、幽默中道出了唐双宁书法的深刻意义。
范迪安在发言中说,唐双宁先生以毛泽东长征诗词为内容的书法创作,把对革命传统精神的体验与书法创作中所需要的精神相结合,不仅主题、意义、内容非常重要,且在书法风格和样式上很有个性、特色,兼具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通过展览期间与社会各界的交流,能让大家认识到唐双宁所体验、提倡、实践、弘扬的长征精神,以及在书法创作中所融入的文化关怀。
唐双宁先生在致辞中向来宾们介绍了自己这些年来研究长征史、重走长征路的心得。他说,重走长征路使自己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让自己有用狂草书法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的冲动。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使更多的人了解长征,弘扬长征精神,为当今舒适的生活增添一种激情。就像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样,“一是把精神境界提上去,二是把本职工作落实下去。”
在8月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向新闻媒体介绍了展览策划、组织的情况;中国文化报社总编辑孙若风说,唐双宁同志以毛泽东同志长征诗词为主题的书法作品展,是书法上的“长征组歌”。他那笔走龙蛇、气吞山河的作品,激荡着革命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他那长枪大戟的笔下,洋溢着令我们热血沸腾的崇高美和壮美。我们中国文化报社参与主办这项活动,就是要以艺术的名义、用书法的形式,引导广大观众、读者在精神上重走一次长征路。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回忆了这位书法家朋友当年带病坚持搞创作的拼搏精神,他从学术角度对唐双宁书法给予了肯定,认为其“坚韧的精神、恢宏的气度在当代书法创作中独树一帜”。
展厅内,大气磅礴的毛泽东长征诗词、酣畅淋漓的唐双宁狂草书法,与红色背景相互映衬、浑然一体;展厅外,季羡林、文怀沙、贺敬之、杨仁恺、叶嘉莹、冯其庸、王学仲、沈鹏8位文化学术界名人赠送的花篮,清新独特、香气扑人。不少观众在作品前流连,有的更是在留言簿前挥毫留念。
据悉,这是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个人书法展。展览将持续至8月17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