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新闻 > 要成大事,学点书法—..
 
 
要成大事,学点书法——漫议连主席两次题字等
 
2006-04-22 鸿武书画网
 
    现在一般都认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也有人不以为然,出土的比甲骨文年代更早的坛坛罐罐上面曲曲弯弯的划痕,有人说也是文字。甲骨文不可能突然产生,一定有从无到有,从幼稚逐渐成长的漫长过程。 

  文字是意识的一种表达形式。原始人揉捏陶罐泥盆后,顺手在上面划拨几道,也许是记述曾经的记忆,曾经的心情,也许是表现当时的欣然,身边的景象。这些划痕是字,是画没有关系,汉字本身就是象形文字。这些刻画痕迹被越来越多的后人认同,就成了后来的文字。那时大约还没有明确的书法之说。书法艺术是一种美,这种刻画痕迹同样源于对美的追求,书法艺术的种子,播种文字雏形之时。 

  这些坛坛罐罐上面的划痕应该还不是最早的文字雏形,更早划痕可能还出现在泥沙地上,树干上,还可能用泥浆,灰烬抹划在人体脑门肚皮等部位。只是这些树干,肚皮不能保存现在,我们没有办法看到。甲骨文是遗留至今,今人还能够看到,能够读懂的最古老的中国文字。 

  毛笔,不和文字一起诞生。但毛笔一旦进入书写,就给神妙的中国书法注入恒久不衰的勃勃生机。今人看古人,前人中规中举的毛笔字,都赞叹不已,当时则司空见惯。古人,前人第一次学习书写即毛笔在握,之后毛笔书写伴随读书识字人一生。科举中,对毛笔字的完美几乎到了苛求的地步,那是仕途需要。即使仕途不顺,学塾幕僚,算命经商等等,日常生活每一角落,毛笔字几乎不可或缺。于是书法史上,毛笔书法高峰迭起,奇峰屡出,书家圣者名人和诗圣诗仙齐名,书画同源,诗书一体。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慢条斯理的毛笔字早已不符实际需要。毛笔书法式微,很有些人若有所失,其实是势之使然。毛笔书法不可能再度辉煌,就像旧体诗词不可能再度振兴一样。文化艺术源于社会生活,植根于社会生活。毛笔书法已经失却必须的社会生活基础。 

  现在人如果能够写让人看的懂,看的有点舒服的钢笔字,圆珠笔字,铅笔字就谢天谢地了。这种趋势看来还方兴未艾。电脑键盘逐渐更多的取代了手写,经常敲键盘的人中已经出现了会识字不会写字的症状。一些常用字,看的懂,真提笔写,觉得生疏了。 

  从书法中或多或少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内向的人写字一般都拘谨,性格外向的人,写字一般都放开,虽然不是绝对,言中概率还是多的。 

  蒋中正和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对重要人物,生死冤家。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大约半个世纪时间,蒋毛两人转战中国大地,既有合作,也有分裂,既有联手御外,也有分庭抗礼,既有战场上的你死我活,也有谈判桌上的斗智斗勇,都在中华民族史上留下深的足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两人垂垂老矣,蒋的一句“西沙战事急啊”,感动了全部中国人,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在短短的六个字中落幕。中华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血,毕竟浓于水。 

  正因为蒋毛二人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网上常有将二人书法相比较的帖子。蒋的字端正厚实,一划不苟,确实有步步为营的虎虎态势。毛的字,豪放不羁,酣畅淋漓,确实有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猴子灵性。 

  二十世纪初,清帝逊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完结,群雄并起,军阀割据,外族染指,神州纷乱。中国向何处?全体中国人关切。如何收拾山河,困扰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乱世用重典,险境出奇招,毛泽东就如他的书法一样,不拘一格,不囿前法,终于棋高一着,得以一统江山。 

  蒋字属正统楷书,毛字乃草书奇峰,书不同辙,没法比较优劣高下。但是,蒋的正楷虽然中规中举,还不能居正楷殿堂上座。毛的草书则登堂入室,列草书圣者。排除政见差异,就书法论书法,这样的评价大概不会不客观,不会不中肯。不屑毛泽东者有之,但不认可毛泽东书法者不多。 

  毛的草书今人,后人都再难企及,是草书书法的绝响,绝唱。看似随意挥洒,但是易学难工,形似神不似,常人不宜。即使现在,或将来某人,真的练就一手酷似甚至高出毛体书法,也难致世,更难传世。这和毛泽东有关,也和读字人有关。毛体属毛泽东书创,也在毛泽东终结。 

  凡登载毛泽东书法的帖子,跟帖都多,其中批论毛泽东草书不好的帖子,大多说看不懂。字看不懂就先不论书法,先认字。 

  也有例外。去年,台湾连主席在南京中山陵的题字,确实难倒了网上一批人。那个题字孬的程度,好像还没有人敢恭维。但是难的还不是字孬。到底题字是“中山英陵”,还是“中山美陵”,谁说都不算数,只有连主席说算数。 

  古来有见字如见人之说,字不仅可见人之性格品行,还可以看出写字人当时情怀。今古行书天下第一的《兰亭序》,就是书圣在惠风和畅,神清气爽中一气呵成,清俊秀美,飘逸若仙,流传千古。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帖》,悲愤疾书,满纸烟云,为后人称道。这两份法书名帖,以字取胜,以情感人,字情不可分。 

  连主席中山陵题字,令众多网上人愕然,和连主席当时心情不可谓无关。想国民党百年老店,曾驰骋中华九万里江山,一时也是多少豪杰,几多豪迈。虽然棋局不利,退避海峡一隅,几十年惨淡经营,小归小了一些,也还虎气生威。不曾想,多年老招牌,莫名其妙一朝被摘了,河山再度易手。 

  今日,望龙盘虎踞,江山形胜,浩气长存。后人登临,良多感慨。美景如画,英灵犹在,路途坎坷,前程未卜。不禁笔底艰涩,笔下凝滞,字也犹疑再三。百年感慨,一时齐汇笔端,时不我待,不容太多历史回响,不容太多眼前感抚。于是就有了网上诸多人士不解的“中山英陵”或“中山美陵”之疑惑,之争执。 

  象这样重大的政治活动,其程序,过程都经事前再三商量斟酌,题字内容一定也是事先拟定。这并不涉及连主席的文思才气,这是政治的需要,是政治团体的要求。“中山英陵”或“中山美陵”一定是事前想就定夺。如果有知情人能够出示连主席平日或者此前有类似书法,有类似“美”书,上面妄测作废。 

  此次跨海再握手,拜竭香山衣冠冢,连主席题字,网上就不见有帖子说道了。“青山有幸伴中山,同志无由忘高志”,对仗工整,意思明朗贴切。如果连主席当场想就,那是才气,如果事先拟定,也不损名声。注定要流传久远的题字,不管怎么慎重都不为过。题字书法也颇见功底,顺眼多了。 

  此次再登陆,不是第一次心情。 

  第一次是破冰之旅,不仅要开道,还要返顾海峡那边,同志的反应,民众的反应,对手的反应。万一搞不慎,冰是破了,家也破了,巢也破了,还要和对手不知在何处再破一次。这样的变故不是第一次了,最记忆犹新的是那两粒莫名其妙的子弹,一夜间,突然功败垂成。历史性的一步就是这样艰难,四字题字,踉踉跄跄,字字千钧。 

  这次再握手则天朗气清,下笔若行云流水,题字与青山媲美。为台湾寻求新的生路,新的活路,顺风吹拂,阳光明媚,心情舒畅。台湾活路,中华生机,历史再开机遇之窗。据报道,连主席题字时还风趣的问墨水够不够。怎么会不够呢,只要愿意,就是写到星垂天穹,月临西山,墨水象水龙头一样等着。就是香山作案,松柏作笔,挥笔蓝天,还有滔滔长江大河备挥洒。 

  百年中国,百年纷争。各类仁人志士,层出不穷,各种救国之道,拯民良策,浩若星云。其实中华大地需要的仅仅是安定,芸芸众生渴望的仅仅是温饱。不管任何理由,中国都不要再启战火,人民不要再罹战乱。只要真正想着人民大众,想着父老乡亲,想着祖先的祠屋,先辈的墓茔。有什么难处不好商量,有什么误会不行谅解,有什么矛盾不能妥协,有什么前嫌不可以捐弃。只要不要再连天炮火中求胜负,连想也不要想,怎么弄都好。本来就是兄弟同胞,有什么不好忍让,不好礼让。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道理明白,杀气嫌重。亡个人政客无甚大碍,不要连累老百姓为好。今日中国不是当年中国,今日人民不是当年人民,今日世界潮流也不复当年了,往事已矣。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两岸共享。今日中华,有比前人更多智慧,更广襟怀。 

  虽然键盘敲字日益流行,虽然毛笔书法不再是日常必须。但是,题字留言的传统还会很长久保留。一旦需要,不可能用电脑留言题字,就是用钢笔,圆珠笔,铅笔题字,也给网民一个安逸的网络,美的网络。要成大事者,学点书法。 

  连主席保重。 

  两岸同胞保重。 

  (编辑:张胜军)
 
 
  ■ 文章评论  
该文章还没有相关评论!
本文章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