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新闻 > 我市书画秋拍遭遇寒流
 
 
我市书画秋拍遭遇寒流
 
2006-12-10 鸿武书画网
 
  上周六,2006秋季书画拍卖会在市区艾青纪念馆举行。此次拍卖交流会举办方精心筹备推出543件拍品,但出人意料的是,500余件拍品成交率不到20%,不到10万元的成交金额也让人大跌眼镜。书画拍卖的低迷走势不免令人感到秋日的丝丝凉意。
   
80%的作品流拍
    此次拍卖会除了部分浙、海派热门名家作品外,其他拍品多为我市地方名家的书画作品,且很多拍品均以无底价形式起拍。但整个拍卖过程依然显得有些冷清,举办方以低起价带动拍卖会人气氛围的希望落空,80%左右的拍品相继流拍。
    据了解,此次拍卖成交价格最高的作品是吴山明教授的《酥油茶》,成交价格4.4万元;浙美老一代教授朱恒的山水立轴《高山水长》以7800元成交。此外,成交的拍品价格大多在每幅三五百元左右,鲜有千元以上的。而本地画家作品成批流拍的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一些有起拍价标底、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虽然起拍价格标底也不高,但与无底价的拍品相比,买家举拍的甚少。
    “艺术品投资市场的书画投资热潮是否真的降温了?降温的时间将持续多久?”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从去年开始书画市场已经有了降温的迹象,但此次拍卖出现的一些集中和成批流拍的现象仍值得关注。
   
是买家成熟还是市场趋冷
    “‘名家’满天飞,天价到处是,书画作品价值的水分越来越大。”有业内人士指出,书画市场降温与炒作过热、赝品次品充斥等原因有很大关系,这些都会使得买家面对书画望而却步。
    “短线做‘精品’,长线做‘画家’。”近几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火热,书画作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宗热门品种备受藏家与投资者的青睐,综观书画市场拍卖走势,成交额也几乎占据了艺术品拍卖市场半壁江山。由于高额利润的驱使,包装炒作、人为造市的现象难免出现,书画市场的降温也在所难免。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嘉德2005年秋拍近现代书画专场的总成交额2.6亿元,2006年春拍总成交额仅有1.1亿元,成交率也下跌了20%。与国内知名大拍相比,一些地方小拍也呈明显下滑趋势,如我市举行的此次秋拍与去年的秋拍会相比,2005年秋拍786件书画拍品成交超过700件,总成交130多万元,有的拍品从200元一直追拍到10余万元,而此次的500余件拍品成交率不到20%,成交总额不到10万元。
    一个画家一生能创作许多作品,但是能称得上精品或是代表作的毕竟是少数。有业内人士认为,书画市场的总体走弱还有一个原因是买家的精品意识开始增强。尽管今年书画市场有疲软的现象,但一些名家的精品力作依然显示了其强势一面。如今年7月末,傅抱石的《雨花台颂》以4620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中国画单幅最高卖价的纪录;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以3300万元创下其作品成交的最高纪录。
   
当代画家作品价格面临重新洗牌
    据了解,今年我市的秋拍会,一些成交价在100元至300元之间的书画作品基本上都是由新买家购得。有业内人士表示,新买家往往会追逐那些成交价低的书画,购买也多是出于喜好、用于家居装饰,较少考虑书画投资等领域。而随着藏家的日渐成熟,人们凭喜好购买自己钟爱的艺术品将会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一些当代书画作品价格也将面临重新洗牌。
 “价格相对低廉的地方名家作品对初涉收藏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敲门砖’。当具备一定水平和眼力时,再‘冲’上去不迟。”一收藏人士认为,书画收藏和其他艺术品市场一样也存在虚火和陷阱,赝品既无升值可能也无收藏价值,书画收藏的初入门者一般不宜介入大家的作品。
  有业内人士指出,与一些大中城市相比,金华艺术品拍卖市场还处于初步阶段,虽然目前拍出的价格明显低于其他城市,但金华历史上也出了不少全国知名的书画名家。地方名家还需一个认识和宣传的过程,任何一位大师或名家的画作都是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攀升上去的,只有从平民化、市场化,慢慢走向精品化、学术化道路,随着画家名气的上升,在市场上地位的逐步确立,其画价才会持续稳定地上升。坐火箭一炮而红的人为炒作“名家”毕竟只是昙花一现。
 
 
  ■ 文章评论  
该文章还没有相关评论!
本文章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