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新闻 > 从华南虎事件看网络对..
 
 
从华南虎事件看网络对书画收藏的影响
 
2008-02-29 鸿武书画网
 
 
  一年前的“华南虎照片事件”,关键性转折点在“年画虎”的发现。“年画虎”给了人们一个直观明确的判断依据。“年画虎”是依靠网络的强大“人海搜索”力量发现的,在网络时代,书画投资也受到了网络的重大影响。

    网络“人海搜索”功能是获得信息的捷径

    与“华南虎照片事件”一样,网络给书画鉴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网络具备“人海搜索”的可能性。

    书画投资是否有效,对于古代书画来说,最重要的是,投资者是否能够买到真迹。我在上周本栏目中已经说过,大量出版物的出现,决定性地改变了书画鉴定的依据,人们现在开始有条件直接依据画面信息,来进行真伪判断。

    但是,掌握大量资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目前,书画鉴定主要依靠“图像判断”,“图像搜索”还不可能如文字搜索一样,可以轻松获得。这样,在一些艺术类网站上,发起一些讨论,发动“人海搜索”,就是获得相关信息最便捷的渠道。

    案例1

    最近一个有趣的案例,就是上海某拍卖行,拍出了一件《钟馗》古画(图一),但是由于无款无印,无法得知其确切的题材。但是在拍卖第二天,书法纵横网站上就有人开始关注这件绘画,没过几天,就有网友通过大量翻阅资料,准确指出,这件拍卖的《钟馗》,就是中国重要鉴定家、收藏家张珩的旧藏《钟馗出猎图》(图二)的底本。张珩的藏本,出版于1947年的《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一书中。两图比较,可以看出,上海拍卖本是底本。当这样的信息被揭示以后,这件拍卖的《钟馗》,价值立即倍增。

    案例2

    与上面案例类似的事件,在碑帖领域内也发生过。浙江某藏家数年前曾花费数万元在某拍卖中购得一册王国维、罗振玉小字行书题跋古代兵器的拓本册(图三,是其中一页),但是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个册子究竟是什么主题,于是把这个册子拍摄以后,发在藏家网站上,发出数月,有人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一本民国年间出版的《贗秋馆吉金图》,这本出版物,正是影印这个网上发布的王国维、罗振玉题跋的册子。这样,这个不知题材的册子,就被辨认出是民国年间赫赫有名的《贗秋馆吉金图》的原本,其价值又何止增长了10倍?

    这两个例子,其实已经显示出,现在的收藏,已经开始通过网络,利用全部资源,对藏品进行“信息挖掘”,这与以往收藏受到信息限制恰好相反。如果没有网络和《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澂秋馆吉金图》这些书籍,类似于“年画虎”,都不容易找到,那么这些文物也很难得到迅速确认。

    网络是一个“观念改变加速器”

    书画研究和交易领域,原本是一个信息交换比较缓慢的领域,每年只有几次重要拍卖,参加拍卖的人员,也很少直接交流。在没有网络的时代,“艺术史观念”就是几本出版的著作决定的,如果要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很难迅速找到呼应者。

    网络实现了涉及书画的人员“天下一家”,世界任何地方的书画研究者、市场参与者,都可以在一个论坛内发表看法,这使得信息交换速度大幅度提高。艺术史很多具体问题,都在网络上进行讨论,有些类似于国外研究生院的讨论课,这样的讨论,对于参与者和观看者,都有提高。

    目前,一些优秀的艺术类话题网络讨论,可能会吸引数万次点击。国内一些大的艺术类网站,每天发帖量(不是浏览量、点击量)已经超过1万人次,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每一次拍卖之后,参与人员会在某些网站发布自己关于这一次拍卖的收获和心得,讨论得失。这些大量的信息交流,比起原来的交流速度,毫无疑问是大幅度提高了。

    这些信息交换,积累起来,就会明显地改变人们的看法——使得人们不再除了经典观念,就找不到新的观念。人们可能更加重视寻找新观念的萌芽。

    如果我们翻阅1998年前后的拍卖册,可以发现,今天市场上拍卖的艺术品,与10年前拍卖的艺术品,在画家结构和价格结构方面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以前忽视的明清不太出名的画家,由于学术的发展以及市场人士的提高,已经获得充分注意;以前一些被捧上天的画家,在最近10年来,有些相对地位急剧下降。

    这些现象说明,市场认识艺术史的能力在加强,市场不再简单地相信、照搬教科书的教条说法。这些改变,都是信息交换的结果——如果你跟不上这些转变,还继续盲从教科书,就会在交易中失去方向。随着网络信息交换量的增加,这个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留个心眼

    当然,网络讨论,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是参加讨论的人员知识水平不是一个水平线上。参与讨论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真理的掌握者,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是专家,盲人摸象的现象比较严重。

    譬如说,数年前有一个知名的表演艺术家、收藏家,把他收藏的一件巨大的王铎书法作品上传网络,供大家讨论。因为这是王铎比较早期的作品,很多只熟悉王铎代表作的网友,还有一些对书法感兴趣,但是对书法鉴定并不精通的网友,对此作品发动了长久的负面评价,其实其中很多人,都没有合乎研究规范地研究过这件作品。

    这样的情况,是网络讨论很难避免的现象,但是这样的讨论,显然对网络讨论艺术品的发展,是有害的,也会导致网络这个“加速器”出现新的问题。

    值得更加注意的现象是还有一些人,注意到网络的影响力日益增加,他们在一些有那么点影响力的网站,在某些特定领域内,故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把民国年间一些古董商的恶劣作风——把真迹说成赝品、把赝品说成真迹,发挥得无以复加。这有点接近最近的“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早期现象。这样一来,也会造成相当一部分初学者感到无所适从,而许多有研究的学者也因此不以真名、或者真实身份出现。
 
 
  ■ 文章评论  
鸿武书画网友
192.168.69.245 2021/10/4 7:39:17
 
鸿武书画网友
192.168.69.245 2021/9/3 12:54:20
 
鸿武书画网友
192.168.69.245 2021/7/29 9:35:02
 
本文章共有4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