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新闻 > 屈礼与他的《书法同字..
 
 
屈礼与他的《书法同字集》
 
2006-04-29 鸿武书画网
 
 
老屈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

    屈礼,男,汉,1949年出生,海原人,山东当代书画艺术研究院院士。从小喜爱书法

,作品多次在海内外书画展上获奖。《书法同字集》是他多年搜集积累同一字的多种写法,即楷、行、草的不同写法,经整理编辑成册。本书所收单字4300余个,加上该字的行、草书,计25100多字。

                           老屈也是个“妻管严”

    老屈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从不向别人诉苦,现在《书法同字集》要出版了,他终于有话可“说”了。他有一肚子的辛酸话,可是面对记者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记者明白老人家的心思,想想编字集的人,真是苦,刚开始别人不理解要挨数落;等有了结果,事败了招辱,干好了又没喝彩。老伴也怪嗔道:“搞这个不能养家糊口,反而还要往里投钱,真他拿没办法!”面对老伴的埋怨,老屈不语,只是一脸憨笑。可背过老伴,老屈偷偷地告诉记者:“别瞧她像母老虎一样凶,其实对我还是挺支持的。”看来老屈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妻管严”。

                           首稿“发表”在肚皮上

    老屈说,自从爱上书法,他一直在矜持中度过。因为热爱书法,十多年来他把大量的心血倾注在了《书法同字集》上,从搜集资料、整理编写到出版,没有一天安闲过。他常常利用一切空闲时间翻阅碑帖、书法报刊等,摘抄同一字楷、行、草的多种写法。有时利用出差、旅游的机会观看寺庙、店铺、门牌、匾额、对联中一些字的特殊写法,并把它们记下来或用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下来。有时候大冬天,他骑着自行车上街寻“宝贝”,碰到别人扔弃的报纸,他都要捡起来瞅瞅,有用的就像宝贝似的捧回家。就这样,日积月累不断收集,通过心记、默写,熟记每个字的写法,而对一些难写易忘的字往往要反复练习多遍。有时饭前用筷子在餐桌上划写,有时睡觉躺在床上用手指在肚皮上划写。当然对于老屈来说,临摹只是一种过渡,他得将不同的字体在熟记的基础上变成自己的风格,然后才开始整理、撰写,最终编出首稿。

    首稿出来后,面对这样一个类似于字典的“东西”,老屈却风趣地说:“这不是我的首稿,首稿早就发表在肚皮上了。”

                              放弃比割肉还难

    《书法同字集》首稿出来后,老屈还一遍又一遍地琢磨每个字,好多字换过数遍,甚至上百遍,总之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累了就爬在桌子上打个盹,饿了就随便啃啃馒头什么的,一坐就是一天,曾有好几次都昏厥了过去。他的老伴心疼地告诉记者:“初冬的夜晚,屋里很凉,他就爬在既是餐厅又是书房的屋子里,连个毛毯也不裹。老屈有糖尿病啊,动不动就忘了吃药,这可关系着性命呀!”对于老伴的疼爱,老屈颇有一番感慨:“书法真可谓是清苦之门,很多人耐不住这份寂寞,受不了这份清贫而改弦更张。有时一想家人为了我的身体都操碎了心,我也想过一弃了之,但放弃对我来说比割肉还难。”

                           老屈总算是“成才”了

    老屈心里明白,出版书谈何容易,即使能出版,那费用肯定得他自己掏。但是性格刚强的老屈没有被吓倒,反而主动去找出版社。没想到“作品”一亮出来,立刻引来了出版社的兴趣,他们认为老屈的“字集”在全国罕见,非常有价值,但是费用还是老屈自己掏。书能出版让老屈兴奋不已,谢过出版社之后,即刻发动儿子媳妇,女儿女婿,搞集资。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出1000册的钱总算有了,这就意味着《书法同字集》终于要与亲朋好友见面了。有人打趣说,老屈总算是“成才”了一把。

    在老屈家,记者见识了他的毛笔书法,没想到搞硬笔《书法同字集》的老屈,软笔书法更见功夫。家里有一个实木双扇柜子,老屈从里面抱出了一堆金灿灿的奖章和证书,记者数了一下,总共有40多个,全是在国内毛笔书法大赛中获得的。见记者一脸的羡慕,老屈很有成就地说:“说书法不累,那一定是骗人的假话,书法人几乎都是苦中作乐。关键是我们书法人的付出值不值?累得是否无悔无怨?”记者连连点头,心想老屈你终于熬出了头。老屈好像猜出了记者的心思,他说:“接下来我还要搞个软笔《书法同字集》呢!”看来老屈这辈子注定要过清苦日子喽。

     本报记者 王西平  

来源: 宁夏网☆现代生活报

 
 
  ■ 文章评论  
该文章还没有相关评论!
本文章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