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新闻 > 真赝品书画对照展出 ..
 
 
真赝品书画对照展出 “克隆”技术人员集体培训
 
2006-05-11 鸿武书画网
 
   

  华商晨报讯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国宝———《簪花仕女图》将和自己的“克隆”作品摆放在一个展柜内,就连国内很多一流的鉴定专家也难辨真假。

  从本月12日起,辽宁省博物馆将展出为期两个月的真赝品书画对照展,届时包括《簪花仕女图》在内的30余件“镇馆之宝”将与自己的高仿真作品同时展出。

  昨日,这些“克隆”作品从北京抵沈。

  高仿真“相机”拍出“克隆”品

  唐代的《簪花仕女图》、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北宋赵佶的《瑞鹤图》、元代王蒙的《太白山图》、明代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清代徐扬的《姑苏繁华图》……连国内文博界资深专家冯其庸看到这些作品的“克隆”件时,也一时难分真假。

  省博物馆收藏赝品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起,著名文博专家杨仁恺就约请国内知名画家临摹了大批唐宋绘画作品入藏,以保护馆内已有珍贵书画,此举开创了国内文博界复制古画之先河。而将真品与赝品同时展出却还是头一回。

  为仿制这些书画,专家使用并不断更新国际上最先进的高仿真照相扫描设备,像拍照片一样把珍贵书画拍下来,再将拍摄结果通过纳米技术逐渐“克隆”出来。

  “克隆”国宝技术人员集体培训

  在整个“克隆”珍贵书画过程中,专家们要熟读原作,技术人员必须查阅大量的文史资料和信息,然后请专家对每幅画的时代背景、笔墨特点、色调风格等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在老一辈复制专家指点下进行精心的技术加工和艺术处理。

  对于年代久远的古书宣纸和丝绢底色呈古朴感,专家们则通过充分利用涂布宣纸、涂布丝绢的纹理质感和底色色调来表现真实感。

  此外,由于很多书画还保留了原底色上的水印、裂纹、霉斑的痕迹,尤其是很多古画的印章出于不同年代,在处理款印时仔细研究了原作不同时期、不同印泥颜色的特征,利用先进的电脑工具,分别予以精心加工,最终使其与原作基本一致。记者何骞

 
 
  ■ 文章评论  
该文章还没有相关评论!
本文章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