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新闻 > 中国书法谁来采撷
 
 
中国书法谁来采撷
 
2006-02-09 鸿武书画网
 
 

翻开2005年中国书画的拍卖记录,绘画无疑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品种。人们原以为,自从2001年赵孟兆页的《归去来辞》卷以682万元在北京翰海成交之后,按理说藏家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书法上,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时隔3年后,纽约苏富比亚洲拍卖会上,赵孟兆页的《心经》册页以191.2万美元成交,又一次燃起了人们的希望。不过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诸藏家并没有在书法市场上掀起多大的波澜。面对现状,多数市场人士也只能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书法市场不乏高价、不乏名家精品,但总体行情还是力不从心。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名家书法、皇家御笔还能够在市场上撑起一些门面,不至于让中国书法在艺术品市场上与其他艺术品反差太大。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尽管中国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但在数千年中国大地上传承有序,经久不衰。而在艺术市场上,书法作品也受到了海内外各路藏家的追捧,不过受追捧的作品主要局限于名人书法,若细分有书画家、政要、学者、高僧等等。从目前书法市场行情看,一般名头越大的价位也越高。以近现代书法行情为例,弘一法师、郭沫若、齐白石、启功、林散之的书法价位最为可观。弘一法师的书法作品超过40万元的多达10多幅,其中超过百万元的有两幅,最高价为2004年上海朵云轩推出的弘一法师的《四分含注戒本随讲别录》49开册,成交价高达187万元。郭沫若的书法精品价格一般在10万到30万元之间,其中2004年荣宝拍卖会推出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8个大字居然拍到了319万元,令藏家惊叹不已。齐白石的书法历来有不错的行情,2004年他的一副《篆书》对联在北京荣宝被拍至46.2万元;同年,天津文物推出齐白石一件4平方尺的《行书》,成交价高达66万元。2005年齐白石的书法更是势不可挡,他的一副《书法》对联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32万元成交。启功和林散之的书法是近几年升幅较快的代表,他们10万元以上的作品都在大幅增加。其中,启功的一件《书法》被保利拍至110万元;林散之的草书《临阁帖》长卷在2005年荣宝拍卖会上以176万元成交。以上几位名家的书法作品,可以说是目前市场高价位的代表。
  至于其他一些政要名人尽管没有一些大名家那么抢眼,但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如2004年中贸圣佳曾推出过董必武的一幅《行书》,成交价为12.1万元;2005年荣宝拍卖会上朱德的一幅《行书》被拍至25.3万元;2005年上海工美拍卖会上,周恩来的《行书》被拍至27.5万元等。
  近两年乾隆御笔可谓是接连改写“天价”。先是天津国拍2003年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专场上,《乾隆御笔——洪咨夔春秋说论隐公作伪事》以214.8万元成交;继而,2004年北京翰海秋季上推出了一套原本保存在先农坛的巨型乾隆皇帝书法册页,估价280万至350万元的《劭农纪典》,以572万元的价格被一收藏家竞得。中贸圣佳在2004年更是推出了一个清宫御笔专场,清朝10位皇帝和两位皇后的43件书法作品中,有12件拍品创造了拍卖世界纪录。这个清宫御笔专场,也是近年来拍卖市场上第一个清朝皇帝御笔书法专场,所以备受瞩目,就连两位皇后慈禧和隆裕的书法作品也拍出很好的价格。在2005年的拍卖市场上,清宫御笔持续了良好的势头,如香港苏富比推出康熙的《楷书书法》也以76.3万港元成交。
  毕竟学术和市场不是一回事,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是世界公认的,但市场有时是急功近利的,目前书法在拍卖场上不受重视,主要是受到其他艺术品挤压的结果。对于某些书法收藏者和投资者而言,也只能趋利避害,在购买已故名人书法时,首先要考虑名头。名头越大潜力越大,名头越大流通性越好,名头越大受关注的藏家越多。购买在世书法名家的作品则要谨慎,要考虑到炒作的水分和泡沫,有的名家书法艺术成就平平,但价位很高,很容易迷惑人。其次是要选择精品。即使是名家也不可能字字、件件精彩,10件中有1件精品已属不错,而藏家只有掌握名家精品才能在市场上战无不胜。最后还要在合适的价位介入。比如启功、林散之的作品如今已被炒高,收藏者不妨关注名气、地位并不在他们之下的于右任。他的作品现在最高价为2004年太平洋推出的《书法》41开册,其成交价为48.4万元,他的一般作品价格也就在几万元。另外,还有潘天寿、唐云、沈子丞等名家的书法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妨多加关注。

 
 
  ■ 文章评论  
该文章还没有相关评论!
本文章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