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新闻 > 辽博清宫散佚书画与仿..
 
 
辽博清宫散佚书画与仿真品比肩展出
 
2006-05-19 鸿武书画网
 
    人们到省博物馆参观,都愿意能看到难得一见的国宝级文物,近日,为庆祝馆藏书画名品被成功仿制,辽宁省博物馆特别推出一个别出心裁的展览—————《清宫散佚书画名品与仿真品对照展》,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这次展览中,与国宝级的清宫散佚书画对应展示的就是仿真“克隆”品,真假两种作品交相辉映,令人大开眼界。

  5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了辽博,站在已经布置好的部分展窗前,只见每一件国宝书画旁边都对应着一件“克隆”的作品,其中有辽博的“镇馆之宝”———《簪花仕女图》、唐代欧阳询的行书《梦奠帖》等,可是无论你怎么对照怎么瞧,要是没有特别的鉴赏力,真是极难分清两幅一模一样的作品,谁是真的谁是“克隆”的?

  我国的书画仿制,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南朝梁陈间摹拓书画之风就已流行并延续至后世。书画的仿制分为双钩、临摹、刻拓、缩版印刷等方法,虽然各自的出发点不同,但从客观上讲对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的保护和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辽博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大型历史艺术博物馆,它藏品丰富、体系完整、精品荟萃,尤其是当年清末代皇帝溥仪从宫中偷盗出来的清宫散佚书画更为珍贵。为保护、研究这批书画国宝,以杨仁恺先生为代表的辽博几代专业人员开展了大量工作,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杨仁恺就邀请国内知名画家临摹了不少唐宋绘画作品入藏,此举开创了国内文博界复制古画之先河。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次辽博又借助北京一家仿真艺术品制作有限公司的国际先进技术,一共“克隆”了139件国宝,再现原作神韵。面对这批精美纤毫毕现的作品,杨仁恺一件件认真欣赏,他赞叹道,笔墨俱妙,几可乱真。

  “克隆”书画国宝有着积极的意义,一位辽博工作人员说,目前辽博馆藏的许多书画国宝,虽经千百年流传被万幸保存下来,但多已脆弱不堪,无法让后人直接观赏、研究。通过高科技“克隆”这些国宝,才能使之走出“深宫”,展完美神韵为人所用。《清宫散佚书画名品与仿真品对照展》将展出两个月,通过对这些国宝的观赏,既能让人感受到古书画艺术的魅力,又能体会到高科技“克隆”的神奇。    
 
 
  ■ 文章评论  
该文章还没有相关评论!
本文章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