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新闻 > 书画纷纷穿"时装" ..
 
 
书画纷纷穿"时装" 有的画家在生产"废纸"
 
2006-05-21 鸿武书画网
 
    成立了15年的江苏民进江海书画会昨日首次举办艺术论坛“江海书画论坛”。论坛上,许多著名书画家、艺术理论家对当前书画界所存在的种种怪现象痛加针砭。

  
怪象一:画册重达20斤

  著名画家、傅抱石之子傅二石有次收到一个邀请函,告诉他已入选《中国画坛400家》一书,请他寄去作品。等他拿到书一看,这本厚厚的画册重达20斤,“里面400多幅画,没有多少是有新意的,还设了名目繁多的各种奖项。”他说,现在中国美协会员有1万多人,画家多,名家多,但是“名家有时要打引号”,“现在画坛的繁荣非常令人鼓舞,在承认大好形势的前提下,要更求质的提高,”自认“人品一般、才气一般”的傅二石认真地提到了画家的社会责任感问题。

  
怪象二:画家竟成“复印机”

  艺术理论家马鸿增多年来在艺术评论领域笔耕不辍,在他看来,目前江苏画坛在全国是“高地”但“没有高峰”,“缺少像傅抱石、陈之佛这样的领军人物。”而这种状况的出现,跟目前飞速发展的市场有很大关系,“市场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推动艺术的发展,也可以谋害艺术的发展”,马鸿增说,由于一味迎合市场,相当一批有水平的画家一味追求金钱,成为复制的机器,以至于上世纪80年代就画得很有水准的一些画家,过了20年后,反而不如从前了。“我不赞成废纸论,但有的画家确实在生产废纸,粗制滥造”,马鸿增的忧急之态溢于言表。

  
怪象三:书画纷纷穿“时装”

  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则对“重形式而轻笔墨”的“流行书风”提出了批评,认为一味追求形式感的“流行风”将导致笔法的丢失、气格的下降,而对于艺术而言,格调和情性是第一位的。江海书画会会长萧平同样批评了丢弃传统精华的“时装书法”、“时装画”,“穿穿就扔了”,画家因此很容易陷入迷惘和混乱之中,“由于时代的发展太迅速,各方面的诱惑特别强,很多画家功底还没有打好,就急于自成面貌,有的不惜把西方的垃圾接受过来,冠之于一个好听的名字,剥开它的内核,里面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 文章评论  
该文章还没有相关评论!
本文章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