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新闻 > 赵孟兆页“滚尘马”成..
 
 
赵孟兆页“滚尘马”成“黑马” 中国古代书画堪称拍场“绩优股”
 
2006-06-02 鸿武书画网
 
 

  图:元代书画家赵孟 页 兆 的《滚尘马图》

  ■本报记者|王健慧|文

  去年年底,当一些拍卖行开始呈现回落、低迷状态的时候,素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称的西泠印社首次涉足拍卖领域,却通过二次大拍,出人意料地在中国拍卖市场上占领了一席之地。

  今年春拍,西泠印社又将在拍台上敲响铿锵一槌。昨日,记者从西泠印社拍卖公司获悉,此次西泠拍卖准备了1200件拍品,总估价3亿元,其中,中国古代书画将成为此次拍卖的中流砥柱。对此,主办方表示,中国古代书画的拍卖市场现状可以称之为“慢牛行情”,多数人并未清楚地意识到它的价值所在,但是通俗地说,中国古代书画称得上一只潜在的“绩优股”。

  画作现身拍场

  集齐了“西泠八家”名头并同时出现在一届拍卖会的古代专场上,大概“西泠拍卖”是第一家。丁敬、黄易、蒋仁、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八家都有精彩作品亮相,可见西泠拍卖在力推古代书画中用心良苦。主办方介绍:“此次古代书画专场中,元代书画家赵孟的《滚尘马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可谓是拍品中的宝物。”据介绍,以往拍场上出现较多的是赵孟兆页的书法作品,几乎不见其画作。而他的《人马图》卷、《人骑图》卷、《秋郊饮马图》卷等鞍马画,几乎全部收藏在博物馆,在市场上极少出现,故而《滚尘马图》显得尤为珍贵。“《滚尘马图》可以说是赵孟勤学画马的见证。”有关专家介绍,“因为在《浴马图》卷后王登的题跋写道,‘赵孟尝据床学马状,管夫人自中窥之,正见一匹马。’可见,据床学马应为掌握马翻滚的动态和感受,而《滚尘马图》恰恰将这种翻滚的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成为乾隆最爱之作,藏于御书房。”

  古代书画慢慢走

  面对中国油画市场价的不断飙升,中国古代书画可以用证券市场的“慢牛行情”来形容。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古代书画市场还没有经过拉升,目前仍处于健康、稳步、平缓的上升阶段。同时,它也处于价值低估状态。”

  许多人认为,中国古代书画不如油画火爆,是因为越来越难征集到作品造成的。专家指出,“多数大型拍卖公司做出品牌、诚信为本,通过人脉资源仍可以在海内外征集到古代书画,有一些拍品还是藏家自己送上门的。”

  业内人士认为,买家冷淡古代书画,主要问题还在于担心难以鉴别真假,“目前,收藏古代书画的藏家主要集中在书画家为主的圈内人。他们自身学画,在鉴别真假上就存在优势。我个人认为,虽然现在许多买家涌向当代作品,根本一点在于这些作品基本上不会作假,容易查证。”在古代书画拍品中,会出现“款”、“佚名”、“传”等字样,这让许多刚入门的买家和外行不知所以。对此,他们表示:“‘款’和‘传’意思相仿,说明作品的作者不确定,买此类拍品,往往冒风险较大,要看自己的眼力。而大型拍卖行征集的佚名作品,大多比较精致,成交率也很高。要知道拍卖行对于不好的作品是不会收的,对于买者而言,投资这类拍品是投小钱收大钱。”

  “现在的古代书画藏家还处于‘建仓状态’,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所在。”业内人士表示,“其实像明清书画,在拍卖市场上并没有人故意对该时期的某一画家进行特别炒作,显得较为健康,应该是投资理财、放长线的好对象。藏家可以从收藏专题着手,在积累某一画家作品中不断研究,提高鉴别能力,也提升了自己的欣赏层次;当然,藏家也可以‘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不追求收藏规模,而是花血本收藏自己的扛鼎之作。”
 
 
  ■ 文章评论  
该文章还没有相关评论!
本文章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