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画新闻 > 首届中国文人书画邀请..
 
 
首届中国文人书画邀请展侧记
 
2006-06-18 鸿武书画网
 
 

张铁林等参观书画展。记者尚洪涛摄

  昨日艳阳高照,酷热难耐,可39℃的高温也难挡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学者和书画家对于翰墨丹青高昂的热情和雅兴。昨天上午,我省有关方面领导、书画家、作家、评论家及其爱好者,和专程从外地赶来古城的熊召政、张铁林、王岳川、陈源斌等名家齐聚我市亮宝楼,流连于300余幅出自文人、名人之手的书画作品间,观赏评说,其乐融融。

  此次展览与通常的书画展览相比看似没太多不同之处,可细品之下,展品多显清净文雅,墨迹中透出些书卷气来。这些作品均出自有翰墨丹青造诣的著名作家、教授、学者、文艺界知名人士,或能诗能文有著述的书画家之手。有著名学者文怀沙、霍松林,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有著名作家马识途、孟伟哉、徐光耀、张贤亮、陈忠实、熊召政、叶辛、陈源斌、王充闾,有著名评论家白描、著名编剧邹静之、著名演员张铁林,还有省内外大批书画家、专家教授,数百幅文化艺术界名家大腕的书法墨迹汇集一堂,琳琅满目,令观者目不暇接,许多慕名而来的书画爱好者们随着人流仔细观看、鉴赏、品评,流连忘返。而许多名人的墨迹乃首次看到,所以欣赏的过程中伴随着惊喜连连。以“文人”的名义,将如此众多的名家手迹展于一堂,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耐人寻味的是,这次所展的许多书法作品表现形式新颖,不落俗套;较之专业书法展览之中规中矩、板正单一,更多一番趣味意韵,诸般风流。一些作品充分发挥书法作品黑白相间对比分明的特点,写出了浓郁的装饰意味,有的以字作画,在隶书中加入不同色彩。“曾经火种刀耕后,应是龙吟虎啸前……”熊召政自作的诗文书法令人眼前一亮,张贤亮的诗文书法:“起落沉浮至古稀,纷繁往事未眼迷……”同样赢得人们的称赞。而熊召政、张铁林等人的作品还当场被陈忠实“鉴定”为“具备专业书法家水平”。

  这一展览不仅让观众见识了当今众多文化艺术界名流们的书法造诣,也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示。一位老者告诉记者:“古时文人即墨客,但凡文人都能用毛笔流利地书写。书法反映了文人文化修养的一个层面,当今的文人确实不应把这一优良传统丢掉。这样的展览给当代文人起到了一些提示、鼓励作用。”

  作为这次展览的主办方白鹿书院的院长、著名作家陈忠实表示:不论展出的作品是好是坏,无论水平在专业之上或之下,不论是书写者还是观者,大家都能在这个展览中感受到一种热情,对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书法的热情。如今不少作家艺术家学者左手用电脑写长篇小说写论文、右手拿毛笔研修书法,蔚然形成新的文化景观。这次展览给热爱书法艺术的作家艺术家们提供一次展示自我的平台,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后白鹿书院还将提供这样的机会,搭建这样的平台,为弘扬传统文化做更多实事。记者职茵

   链接

熊召政:写信用毛笔写作用钢笔

 张铁林:用毛笔像用筷子般自如

  在昨日的首届中国文人书法学术论坛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熊召政和被陈忠实称为“张皇帝”的张铁林,应记者要求,讲述起了自己研修书法的故事。

  熊召政从小就研习书法,可那是家人“逼迫”的。他说:“当时家人要求我有一技之长,我从那时起就开始练字了。现在我认为,书法属于文学素养的一部分。进入中年,我思考起自己业余该干点什么,反正也踢不动球了,就重新拾起童年少年时期的那份闲情,钻进书房,通过羊毫宣纸来打发时光。”熊召政对于手写书稿坚持到近乎苛刻的程度。他表示:我会用电脑,但从来不用电脑写作,不习惯。大家可以把这理解为自恋,但我总觉得用稿纸有种特别踏实的感觉。到现在我还习惯于旧式文人的生存方式,与友人书信往来用毛笔来写,写书稿用钢笔来写。他透露说,他已把《张居正》的全部手稿完完整整地赠送给了张居正纪念馆。他说:“稿纸厚厚几摞,写满了密密麻麻的钢笔字,那感觉的确不一样。”

  这些年来,“张皇帝”张铁林身兼数职,既是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又是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觉得,请来这么多文人、高人来探讨关于书法的话题,这非常好。但也反映出一个现实,说明书法的生存越来越艰难。“我生于一个旧式家庭,我爷爷是中医,开方子都用毛笔,潜移默化中我就跟着养成了用毛笔书写的习惯。对于我来说,用毛笔跟用筷子吃饭一样方便、自如。一般说来,能把毛笔当做筷子一样使用,书法就肯定不会出大问题。其实写字同吃饭一样,是自然融入在生活中的。我不想成为什么书法家,但写毛笔字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像每天用毛笔记日记。”“张皇帝”透露:“现在,我们艺术学院的教授向我提交文件之类,只要500字以内的,我都要求必须用毛笔来写,否则,一律不看!”最后,他还不忘幽默一把:“写字对健康很有好处,尤其女同志,坚持多写字还能减肥。”记者职茵

  

 
 
  ■ 文章评论  
该文章还没有相关评论!
本文章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