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苑谈艺 > 中国美术馆7月份展览..
 
 
中国美术馆7月份展览预告
 
2006-07-05 鸿武书画网
 
     
 
  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场地:13、14、15、16、17、19、20、21号展厅

  展览时间:6月30日至8月3日

  展览介绍:

  中国美术馆是我国国家级造型美术博物馆,主要承担着中国现当代美术作品的展览、收藏、陈列、研究和交流任务。1963年建馆以来,经过我馆几代人的努力,现馆藏品已达近7万件,但陶瓷艺术品的收藏数量很小,不能满足未来新建陶瓷艺术专馆的陈列和对外交流的需要。2004年,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我馆将陶瓷艺术作为重要的研究门类纳入到学术部门的工作之中,为我馆陶瓷艺术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05年上半年本馆启动了“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览”的策划工作,成立陶瓷艺术专家工作小组,以加强陶瓷艺术的学术研究和收藏工作,进一步满足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此次展览由传统陶瓷艺术、现代陶艺以及现代陶瓷设计艺术三部分组成。其中,“潮州现代陶瓷设计艺术特展”将专门展示潮州产业陶瓷的设计成果。

  自2005年9月起,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专家工作小组先后赴景德镇、潮州、石湾、宜兴、龙泉、淄博等几个重要陶瓷产区,以及景德镇陶瓷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几个重点院校进行调研工作,并邀请部分陶瓷艺术大师和陶艺家创作作品。2006年2月底,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艺术委员会召开会议,最终遴选出入展作品200余件。参展作品从陶瓷品类上包括了彩绘工艺、陶塑、瓷塑、紫砂、青瓷、黑陶、日用瓷等在内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器;从窑口上,包括了景德镇、龙泉、宜兴、醴陵、德化、耀州窑等在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重要窑口的优秀作品。现代陶艺部分邀请了部分活跃于国内、国际陶艺舞台上的陶艺家以及美术院校的师生作品。相信此次邀请展将是一次陶瓷艺术的盛宴,大家一定会从中领略到中国当代陶瓷艺术的风采。

  墨西哥绘画——从壁画三杰到当代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墨西哥驻华使馆

  场地:2、4、6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6.27——2006.08.21

  展览介绍:

  墨西哥壁画运动以及被称为“壁画三杰”的迭戈•里维拉、何塞•克莱蒙特•奥罗斯科、大卫•阿尔法罗•希克罗斯统领了20世纪上半叶的墨西哥绘画艺术。这一蕴含着意识信念和深层社会联系的艺术影响了包括胡安•敖皋曼和阿尔弗雷多•萨尔瑟在内的好几代墨西哥艺术家。

  同时与这三位大师同时代,还涌现出了许多其他致力于墨西哥造型艺术的优秀艺术家。此次展览,旨在让我国大众了解壁画运动后,墨西哥艺术家在二次大战之后全世界新局面开创之际发展起来的多元化流派。不仅包括里维拉•奥罗斯和希克罗斯艺术后期的名作,也涵盖了其后数代艺术家从上世纪40年代到目前的作品。

  如今墨西哥的学者已经打破了人们对墨西哥后民族革命时期的认识误区,使我们可以全面地看待更多元化、更开放和更国际化的墨西哥文化艺术。我们可以认为,壁画艺术在墨西哥发展的多种造型艺术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知名的,但绝不是唯一的。

  在对墨西哥民族文化重新给予公正审视的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墨西哥文化的发展,他们的艺术家不断地通过各种艺术手段来表达他们的文化特征以及对墨西哥传统文化的热爱。

  希望参观展览的朋友们能够发现:佩德罗•科罗奈尔的绘画如迭戈•里维拉的作品一样深刻蕴含着墨西哥文化的丰富色彩;在大卫•阿尔法罗•希克罗斯作品中被津津乐道的表现主义同样也可以在像恩里克•埃切维里亚或费尔南多•加西亚•庞塞这样的抽象派画家的作品中寻到踪迹;而何塞•克莱蒙特•奥罗斯科对墨西哥历史和文明命运悲剧性的、史诗般的描绘同样可以在以亚历杭德罗•科隆戈、胡利奥•卡岚和拉斐尔•卡杜罗为代表的后现代时期年轻画家的虚无主义作品中找到。

  希望此次画展能够让中国的观众和专业人士对墨西哥现代艺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当然,壁画运动并没有停滞,而是通过更多的思考和艺术语言,凭借强大的活力和艺术表现力在继续发展。这在阿尔杜罗•里维拉,米格尔•卡斯特罗•来涅洛或拉蒙多•塞斯玛的作品中可见一斑。

  此次画展够顺利举办,要特别感谢收藏家们和美术馆给予的支持和信任,还要感谢协助挑选参展作品的艺术家。为了举办此次画展,福克斯总统领导的墨西哥政府及墨西哥的文化机构和中国美术馆进行了紧密的合作,并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墨西哥现代建筑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墨西哥驻华使馆

  场地:7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6.27——2006.07.27

  展览介绍:

  20世纪的墨西哥建筑找到了一条让世界予以认同的道路,这是因为它回应了社会开放和现代化的需要。

  就如其他拉美国家和地区一样,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墨西哥建筑几乎都特别显现出欧洲建筑风格和技术特点的趋势。

  在20世纪20年代,墨西哥迎来来了自己的“美丽时代”,这要归功于在那个世纪第一次社会革命的爆发和结束。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各族人民共同见证了这个长期封闭时代的终结。墨西哥革命随后的几年对民族建筑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那些重大事件的结果显而易见地反映在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段时间是技术革新和美学设想的温床,这些东西在日益紧密联系的世界里迅速滋生和循环。这一代的建筑师忙于重建革命后的国家,他们要面对发展与社会紧密联系的建筑的挑战,所处环境的经济因素很不利,但同时他们又处在文化革新的大环境中,这使得他们从正统的学院派思想中清醒过来,运用新的建设性体系并且开辟了新的里程,那就是重新利用墨西哥旧的建筑传统(吸取前欧洲时期本土的艺术成果, 丰富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文化遗产),叛逆性地把它和现代性追求成功地结合起来。

  从20世纪最后三十几年到我们所处的今天,墨西哥经历了世界发生的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变革。与国际市场关系紧密的自由贸易迫使墨西哥设法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同时,它又和日新月异的技术革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同样也面临人们对于全球主要问题的抱怨。

  今天的墨西哥建筑对于上述变化已经特别敏感,并试图在变化中丰富自我,投入到不确定的和骚动着的文化生活中。在主要代表建筑师的作品中表现了对此的担忧和他们的解决办法以及对国内丰富资源的选择。地区和城市规划包括基础设施的配备,以及住宅的建造和卫生,教育服务的优先性。另外,国家富有潜力的旅游业使与之相关的重要建筑工程得以发展,比如港口、机场、酒店以及其他相关的副产品。这样,在自然和文化氛围当中,老城区旧貌换新颜,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另一方面,有必要建设重要的工程学和建筑学工程,以利用我们丰富的石油资源、水利资源,或优越的地理位置。

  对于今天建筑师的工作是很难用人类学来描述的,可是我们有可能在墨西哥建筑师身上发现世界性的志向,设想自己成为全球化世界的建造者,他们可以使用在我们的星球上出现的任何材料技术乃至概念,他们对于每一项任务都有特殊的回应,无论是在墨西哥还是别的国家都有条件开展自己的工作。

  幸运的是,全球化世界中的紧密联系埋葬了地区性和世界性的对抗。墨西哥建筑的近期历史表明,在不放弃自己特点的情况下,代与代之间的对话以及当代的对话是可能的,而且,在这一对话当中,我们完全清楚我们是谁。以上就是证明。

  墨西哥当代陶艺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墨西哥驻华使馆

  场地:9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6.27——2006.07.27

  展览介绍:

  墨西哥当代陶艺展中,22位当代艺术家把民间传统与现代实践融为一体:这是时间与形式的惊人的结合。他们把墨西哥著名作家奥克塔维奥•帕斯提到的传统与决裂进行了成功地融合。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现实的创作要不断地背离传统的途径。重要的是这些作品都异常精美。

  在中国美术馆进行展出是一种荣幸,不仅仅是因为能够在如此重要的地方进行展览意味着一种成功,同时也因为塔拉维拉•柏维拉与神奇的中国艺术在陶艺方面的密切联系赋予了该展特殊的意义。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墨西哥陶艺家与中国陶艺家一直保持着创造性对话。现在,通过在大洋两岸我们双方充满美丽构想的工作而使这种对话得以重现,一直以来,它的目标就是加强我们的联系。人们怎么能够忘记中国的航海路线呢?为了到达欧洲,由普埃布拉中转,那时候它不仅仅是途中的一站,更是一个起着文化交流和融合作用的城市。

  塔拉维拉•德•拉•瑞纳的工作室紧随时代,它们十分恰当地沿着我们后现代社会的节奏进行转变:从信息的时代到概念的时期。前一阶段指的是积累,后一阶段指的是想象。在此意义上,乔鲁拉的工作室带有时代的精神。手工艺人贡献了知识和经验,艺术家们添入理念,发挥想象与创造。他们一起从传统中创造出了划时代的作品。它们由传统中衍生转变,重新运用传统概念而又对其进行改造,使所有的新艺术都成为了转折点,并使它们不再回归。同样的,塔拉维拉•德•拉•瑞纳此次展览的作品体现了艺术的巨大变化的特点:打破传统同时又拯救传统。我相信中国观众能够喜欢并且欣赏这一展览。

  文心铸魂——吴为山雕塑艺术展

  主办单位: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南京大学、中国美术馆、中共江苏省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雕塑学会、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

  场地:1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7.04 09:30——2006.07.11 12:00

  展览介绍: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吴为山教授的雕塑艺术作品将于七月四日至七月十一日展出。此次展览的六十件作品系由吴教授近二十年来所创作的数百件作品中挑选出来的。

  吴为山,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游学于欧美,现为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FRBS),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特邀理事,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委员。在南京大学成功地开办了集教学、创作、研究于一体的美术研究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系列雕像研究与创作,形成了内蕴深厚、风骨超然、刚柔相济、气象浑穆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为时代造像者”。他提出“写意雕塑”的理论并实践之,概括性总结出中国传统雕塑的“八大风格”之说,为建构中国式的雕塑体系作出了富于创造性的积极尝试。吴为山雕塑的另一类题材是富于人情味和生活气息的母子、少女、幼童。这类作品的意象是古代诗性智慧的一次新的觉醒。他创造的人物那种诗意的温情,有着直接打动观众的温情。可以说,从《睡童》到《文化名人系列》到新作《老子》,吴为山完成了他写意雕塑的梦想—成长—成熟三部曲。

  吴为山是80年代以来中国雕塑界的优秀代表,他的雕塑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在广泛吸收西方观念语言精华的基础上,遥接了中国古代雕塑大气磅礴、暢神写意的东方美学传统,并以浪漫主义、人文主义美学思想为补充面向当代精神现实,创造了独特个人面貌的雕塑风格。同时也为中国学院雕塑所忽略的传统雕塑的现代性转换做出了富有创新意义的实践。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安东尼?司顿斯称吴为山“回归中国的传统,以求建立一种本土的肖像和人物雕塑方法”,确实是洞察了吴为山雕塑艺术的特质。虽然中国的肖像雕塑在建国以后由于西方写实主义雕塑教学体系的引入和成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真正从东方审美精神的理解切入而探寻当代中国人的传神写照,吴为山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开拓者。吴为山的雕塑艺术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的重要符号,作为中国四大博物院的南京博物院设立了专门的陈列馆,永久陈列他的作品。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曾分两集介绍他的艺术人生。吴为山在连接中国当代雕塑与传统雕塑的文脉的同时,也扩大了中国雕塑的国际影响。因为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关注,荷兰女王、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等曾先后参观了吴为山的艺术作品,深谙雕塑的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称吴为山所塑的老人是从中国五千年文化中走出来的。1996年,2003年荣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Pangolin Prize),1996年至今吴为山多次在欧美、日、韩、港澳台举办个展。吴为山应荷兰政府之邀到为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塑像,吴为山在国际上不断获奖并受邀到国内外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大大拓展了国际知识文化界对于中国当代雕塑的了解,进而也增进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作者介绍:

  吴为山,南京大学教授,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62年生于江苏东台,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研修于北京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术学院。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成员(FRBS),英国肖像雕塑家协会成员,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特邀理事,香港科技大学文化讲座教授、韩国仁济大学资深教授。获香港“包玉刚杰出艺术家”、“龚雪因杰出学人”荣衔。

  吴为山从事雕塑创作二十多年,并创作了近三百尊历史文化名人雕塑,遍布海内外。在雕塑上力主融渗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在美术理论方面首次提出“写意雕塑论”和“中国传统雕塑的八大风格论”,并创中国写意雕塑之风。

  自1998年始,吴为山先后在美国瑞曼美术馆、香港艺术中心、联合国澳门教科文中心、台湾中央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京酉福画廊举办过个人雕塑绘画展,并获英国皇家“攀格林”奖。第三届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作品多次赴英国、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处参展并参加北京国际双年展,百年雕塑展等重要展览。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有理论专著《视觉艺术心理》(26万字),《雕琢者说》(20万字)及画册十五种。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上、下集报道。作品收藏于中国美术馆、荷兰国家美术馆、美国檀香山博物馆、巴黎第四大学等。南京博物院设有永久性“吴为山文化名人雕塑馆”。澳门理工学院设有“吴为山教授雕塑工作室”。

  山阴道上行——赵雁君书法展

  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省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

  场地:3、5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7.05——2006.07.12 12:00

  展览介绍:

  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主办的“山阴道上行——赵雁君书法展”将于2006年7月5日至12日举行,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赵雁君书法作品精选》、《赵雁君楹联书法集》首发仪式同时举行。

  山阴,赵雁君的生活之基、艺术之源;山阴道上行,道出了赵雁君从艺二十年的心路轨迹。他梦追晋人、择化简牍,对二王书法的梳理与实践,对晋人书迹的观照与诠释,使他的书法走上通衢大道。他排铺汉风、沉潜魏石、碑帖结合、左右逢源,他的书法语言既无迹可寻又似曾相识,其创作上的广度与厚度于此可见。他对明清书法的总结与开掘,对山阴艺术的融会与贯通,使书法风格跨度上的飞跃成为他当前创作状态的又一佳境,其作品以“气”胜,以“势”显,气韵生动,自成风范,已然成为今日书坛创作的领军人物。

  这次展出的80幅潜心之作,将其创作历程和艺术心境作了一次全面的展示,其中有二王的遒媚典雅、倪元路的奇崛豪迈、徐渭的率真狂放……一寓笔端,正所谓“囊括万殊而裁成一相”。

  作者介绍:

  赵雁君,1961年生,1985年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留校任书法教师,师承鲍贤伦先生,1989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1995年在北京参编《中国书法全集》,1998年调入浙江省博物馆。在第四届全国展、第四、五、六届中青展,第一届全国楹联书法展中分别获全国奖和一等奖;任第七、八届全国中青展、第八届全国展、首届全国青年展、第三届全国扇面展等大展评委。2000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浙江西湖美术馆馆长、研究馆员,第九届浙江省人大代表。

  艺术地理•井士剑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

  场地:8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7.11 09:00——2006.07.29 12:00

  展览介绍:

  “艺术地理•井士剑作品展”即将在7月11日在美术馆开幕,展期至7月29日。井士剑的作品上世纪90年代初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具有艺术家敏感的艺术思想与影响力。

  寂静的西湖,泛舟上的三人行影,天空与湖面交替追逐的星光,映出一幅幅穿越于历史与未来的画面。长达7米,高达3米,反映当代知识分子人文关怀的油画作品,向世人提出一个尖锐的时代问题:知识分子何是?何为?三个独具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人物雕像置于舟上,以造型方式呈现的当代装置作品,将空间中的绘画、雕像与具有浓郁文化的雷锋塔,向观众展示一个时代的思考。这所有的一切也被塑绘在画面上:矗立的古塔,寂静的林中,阵阵鼓声仿佛击鼓者内心发出,回荡在层层迭峦、起伏的山水之中……而这包含了人类内心精神世界与世界景致的画面构成了井士剑作品的主题——艺术地理。在剥离生活表象之后的世界家园似乎在追寻着什么。这个艺术地理展览不仅以考古学的方式探究世界,更关注世界之物根系大地、仰望星空的人文关怀,在人文、自然等诸多因素中交织成一幅幅艺术地理。正如艺评家冯博一所说:“他在生存中积累的那些有关历史或当代图像变化的经验和他的汪洋恣肆的想象力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他创作的才华和他自由穿越架上绘画各种界限的能力。他的画有一种诡异的感觉,他自觉地把他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图像经验转化为他的表现手段,并且以这种方式再把他的经验传达到观者,但并没有与传统的绘画手艺发生冲突,而且协调地结合为一体” 。

  杨善深书画展

  主办单位:北京画院、荣宝斋期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场地:1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7.13 09:00——2006.07.20 12:00

  展览介绍:

  此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是为了纪念杨善深一生对艺朮的贡献,精选了杨善深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共一百五十幅。这些作品,既有独具风格的山水、人物、走兽画,也有墨彩纷华的花鸟虫鱼;从巨幅到条幅,以至斗册页、写生小品等,内容丰富多彩,从中可见其绘画风格演变发展的由来。

  杨善深幼年曾受私塾教育,十二岁时已开始临摹前人作品,及后远渡日本,在京都美术学校攻读西洋画,学成回国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抗日战争末期,曾与髙剑父先避居澳门,到胜利后才回到广州,一九四九年由穗移居香港。杨善深对艺术勇于革新、勇于创造;主张师造化,重视写生和深入生活,在继承传统笔墨技巧的同时,大胆接受外来绘画的优点,描写现实生活的事物。他的作品很有吸引力,无论什么题材,都会给人带来浓厚的欣赏兴趣。无怪各地的收藏家和外国不少博物馆都收藏祂的作品,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也收藏了杨先生的巨幅作品,台湾省历史博物馆近年也收藏了他五六十幅精作。

  总的来说,杨善深是当代画坛笔墨精湛,风格奇特清新、承前启后的艺术家,他一生数十年的勤奋和不断求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中国画坛增添灿烂的光彩。

  书画频道开播暨美术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场地:3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7.14——2006.07.20 12:00

  展览介绍:

  书画频道是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的国内唯一一家覆盖全国的美术专业数字电视频道。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将于2006年7月18日举行正式开播仪式,并于7月14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书画频道开播美术作品展览。为了迎接这一盛事,书画频道征集和评选出包括国画、油画、书法、篆刻、版画等精品力作100余幅,其中包括冯远、龙瑞、钱绍武、杜大恺、杨明义等大家的画作,也包括丁方、周尊圣等与频道签约的实力派画家、以及一些新锐艺术家的作品。展览力求在题材和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更具时代性。

  精选作品将于7月14日——20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结集出版画册并颁发书画频道收藏证书。书画频道期望通过此展能加强与美术家和艺术界的联系与合作,也期望此展能提高书画频道的学术地位,使之成为汇聚中外美术精华的宝库和联系东西文化的纽带,成为向全社会提供美术教育和服务、满足广大美术爱好者对书画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以及艺术品交易的巨大平台。

  庞泰嵩山水画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协艺委会、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

  场地:1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7.22——2006.07.29 12:00

  展览介绍:

  此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七十余幅作品,是画家近年来踏遍祖国山山水水,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的魂魄,“搜尽奇峰打草稿”后的又一批力作。斑斓多彩的自然景象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长期的写生过程激活了他领会、掌握传统艺术的思想和技法,宿墨的特殊韵味和水墨的神奇效果在他的作品中被广泛运用,从而使画面更加完整、生动,透露出不尽的诗请画意,呈现出秀美的审美情趣,他的每幅作品章法严谨、笔力遒劲、意境清俊、博大沉雄,形成了他重意境、重气韵、重格调的庞式画风。

  庞泰嵩, 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关山月、黎雄才,数十年专攻山水,笔耕不辍,是一位以画云见长的优秀画家,其独辟蹊径的“见笔云”以其难度之高、描绘手法之独特,深为国内外人士所赞誉,被誉为“天下第一云”。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称赞他的“见笔云,水墨淋漓,放得开,收得住,有生活,有气势”。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被邀在德国、日本、瑞典、比利时、加拿大和澳门等地展出,不少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紫光阁、中央军委办公厅、中国文联大厦及一些知名美术馆、知名人士所收藏,并先后在广州、深圳、台北、新加坡、香港、玉林、东莞、顺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获得广泛好评。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庞泰嵩在着墨敷彩、落笔用线、点染渲皴、构图立意等都有着不倦的追求和尝试,把墨韵肌理效果和雄健遒劲、富于灵动的笔触发挥得酣畅淋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和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用独创的“拖墨带水”皴法皴出的“见笔云”创作出雄风多姿的山体、浩瀚飘渺的云雾、清新明丽的色彩、层出不穷的意境,既神奇莫测又质朴自然,让人有一种神游天地,心随天籁的高视觉享受。从他的作品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画家饱满的创作激情、敏锐的感知自然界的审美能力和对生命的深沉体验。他对祖国锦绣山川的浓烈情结、对神奇大自然的一往情深以及对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的无限挚爱都通过他手中的笔,用独具匠心的艺术语言跃然纸上。

  庄河市农民画展

  主办单位:庄河市人民政府

  场地:3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7.22——2006.07.25 12:00

  展览介绍:

  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21世纪庄河的发展,恰逢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机遇,聚集文化的能动要素,为庄河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在庄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庄河人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筑着美丽富庶家园的同时,也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乐园。庄河美术事业成绩显著,赢得了国家文化部授予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称号。此次展出的庄河市美术作品以不同的题材和形式表现了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热情讴歌了祖国和家乡巨变的日新月异,透过这些作品,使人领略到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并与现代文明兼容并蓄的时代风韵,以及对家乡美好生活的赞美,对庄河未来发展的期望和憧憬。

  张自申——矿工系列油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场地:3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7.27 09:00——2006.08.09 12:00

  展览介绍:

  此次展出的张自申——矿工系列油画作品是张自申一贯本色的再次显现,当然这也是富有新的情感波澜和新的创造活力的再次显现。早在70年代初,张自申就抱着类似当年凡高主动到矿区当牧师的那种社会主义人文情怀,多次下煤矿去体验生活。近年来中国矿难噩耗频传不绝于耳,令世人震惊,深深刺痛了与矿工有着深厚情感联系的张自申的良心。2005年10月,已过“古稀之年”的张自申怀揣着复杂的感情,重新来到淮南煤矿,这次展出的《第八盏灯》和《享受阳光》两幅大画和30余幅写生作品,正是他在淮南煤矿体验生活的艺术实践结晶。

  无论当代世界艺术怎么机会主义的花样翻新,张自申始终是一个现实主义画家,他永远关爱那个鲜活的视觉真实生命世界,他认为这才是他的艺术最可靠最真实的泉源,他要在这个视觉可感的世界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真善美的理想。

  作者介绍:

  张自申,著名油画家,1933年生,上海青浦人,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张自申1949年进部队艺术学院。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油画工作室,师从吴作人、艾中信、韦启美等教授,1961年毕业,毕业作品《老兵新传》留中央美院。

  1961-1984年先后担任安徽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研究室主任、副教授。1985年调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工作,先后担任教授、副院长、院长,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在丹麦、日本、美国等国家展出。部分作品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中央民族博物馆和北京人民大会堂等。1977年为军事博物馆创作大型革命历史画《强渡天堑》。

  “矿工”题材是张自申近期的创作领域。早在70-80年代就多次下煤矿体验生活,2005年中国的矿难及矿工的工作生活状态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责任感及人文情感呼唤张自申再次到煤矿体验生活,他被矿工们在井下危险艰辛的工作环境及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生动形象深深地打动,启发了创作激情,历经数月创造出巨幅的矿工群像《第八盏灯》等作品。

  感觉中国摄影展

  主办单位: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场地:5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7.27 10:00——2006.08.09 12:00

  展览介绍: 此次展览中展示了饭冢武教近年来拍摄的中国以及日本的风光名胜照片作品40余幅,作品中有他于上世纪70年代前来中国拍摄的部分珍贵作品,特别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的照片与近年来拍摄的作品所形成的对照,能够让人在欣赏今天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平静。

  饭冢武教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系写真学科,后成为一名广告摄影师,自1998年以来,随着日本航空公司扩大中国航线的宣传需要,饭冢武教每年多次来到中国,在拍摄宣传海报的同时,造访了中国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以他独特的观察和视角将自然景观拍摄得更赋予戏剧性,以求突出它们的丰富表情及无限魅力。

  2006年1月,“感觉中国摄影作品展”曾在东京举行,受到了广大摄影爱好者以及日本媒体的关注,日本媒体称这个展览是让日本的年轻人了解中国的窗口,并号召更多的人前往观看,而饭冢武教是希望通过他的镜头,向世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传达他的中国情节,他希望让更多的人感觉中国的辽阔和精深。

  穿透心灵的生命强音——许好成书法展

  主办单位: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黄河口书画艺术研究会

  场地:7号展厅

  展览时间:2006.07.31 10:00——2006.08.09 12:00

  展览介绍:

  此次展出许好成书法作品,大到宏篇巨制,小到尺牍小品,都是许好成近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行草书颇得欧颜真意,用墨酣畅,燥润相生,用笔简洁明快,线条形质不浮不滑,沉实有力,顿挫使转自然有度,章法上巧用飞白,造险奇绝,通篇如行云流水,痛快淋漓;金文出自《散氏盘》,古朴厚重,拙中见巧,意到笔到,雄强浑厚之姿跃然纸上;隶书熔《张迁》、《西狭颂》为一炉,出于古法,而不拘泥古法,脱俗而不欺俗,有宽博大度,凝重洗练之风貌,尤其他五十岁以后的章草书,深得李索靖、陆机之笔意,用笔老辣多变,结体内敛外张,奇峻侧绝,顾盼有情,把大草的流放和章草的典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细细品味,似一股深邃古远、典雅简约的清风扑面而来,给人以神清气爽之感。

  许好成,字子美,别署泊西渔夫,1950年生于山东省东营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书画院书法教授、黄河口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东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许好成生于渤海岸边,立于黄河入海之处,他既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又有母亲河那九曲不折,一泻千里,不屈不挠之性格。他于书法并无家传庭训可传,然而近二十年的教师生涯、十年修史编志的知识积累、几十年来的翰墨情结和文学浸润,既磨炼了他的意志,又丰富了他人生阅历和文学艺术修养,更兼他把书法艺术融入自己生命的全过程,几十年临池不辍,案头厮磨,且敢于冲破“禁区”,大胆尝试,创新,用心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穿透心灵的生命强音。

  许好成的书法艺术,完全是他用生命对书法艺术无缝链接的结果,品读他的作品,如亲睹他的心迹。他不是在用墨写字,那是他生命的舞蹈,是他向命运作不屈不挠抗争而赢得的战果。四年来,他凭借顽强的毅力与癌症抗争,经过生命炼狱的许好成用他饱蘸激情之笔,用他升华了的创作艺术释解了他对生命意义的参悟,他把每一个字都看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单位”,他在用心灵与一个个具有形线之美的“生命单位”做无数次的亲密接触。(信息来源:Tom)
】【打印】【关闭
 
<上一条新闻 键盘←键                             键盘→键 下一条新闻>
 
相关链接
· 陈逸飞高价作品纵览(图) 2006/7/5 17:33:23
· 郑州广场摆放巨型牛仔裤 裤子长9米腰围9米(图) 2006/7/5 17:33:14
· 标价100万元的“梨皮泥”提梁壶(图) 2006/7/5 17:12:10
· 伊朗织出世界最大手工地毯 2006/7/5 17:09:52
· 韩国艺术家崔起得作品在千年时间画廊展出(图) 2006/7/5 17:09:19
· 我国四大石窟将联合打造旅游专线 2006/7/5 17:08:26
· 书画收藏:清代宫廷中的油画(图) 2006/7/5 17:02:31
· 古典邮票投资升温 珍邮拍卖成风向标 2006/7/5 17:00:52
 
     
 
  ■ 文章评论  
该文章还没有相关评论!
本文章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