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苑谈艺 > 微雕艺术家 针尖上把..
 
 
微雕艺术家 针尖上把玩的工艺
 
2006-07-10 鸿武书画网
 
     
 
微雕艺术家 针尖上把玩的工艺图片

靳宁微雕作品:珍珠上的美国总统林肯头像。游拥军摄


靳宁微雕作品:珍珠上的美国总统林肯头像(局部放大)。游拥军摄


    今年49岁靳宁的生活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曾是广西足球队守门员的他,现在似乎已经没什么运动细胞。每天只是上班,下班,回到家照顾自己养的两只松狮狗,晚上则和在美国念书的女儿通过QQ视频聊一会。闲来无事时,就摩挲着自己的紫檀木香熏炉——这件清代早期的木雕作品现在价值已近百万人民币。


    很少人知道,靳宁是一个微雕艺术家。他能在一根头发上刻出1500字的繁体三字经,或在一根马尾上刻出整幅《漓江百里图》。显微镜下,字字结构完整,笔锋遒劲,图画中的房屋树木则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了解他的人都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称他为“大师”。


    1994年,靳宁在一粒南珠上雕出的桂林山水图,被作为广西的礼品赠送给邓小平同志。程思远看过靳宁的作品后,称他是“广西的骄傲”。


    1997年,靳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作品展,齐白石先生的大弟子娄师白为他的作品展题辞:“靳宁先生之微雕堪称绝技。”著名书画家范曾为靳宁的题辞大概可以概括他的这门手艺:“芥子藏须弥,微尘观世界。”


    做微雕时,心境要极度平定,彻底做到心无旁骛。靳宁说:“心定不下来的时候,就在晚上把所有的灯都关掉,在黑暗里凝视一支点着的蜡烛,慢慢达到‘入定’的效果。”


    既然在头发的断面上都能刻出一个人面肖像,那么到底是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完成这样的作品?这是许多微雕艺术家秘而不宣的独家法宝,但靳宁好象并没有把这个秘密当成“商业机密”来看。他说:“我刻微雕的工具都是自己做的,我称为‘天刀’,因为这把刀是磨不出来的,只能靠运气来获得。”具体地说,“天刀”是用45号钢经过蘸火(也称淬火)后掰开,取其中随机产生的比发丝更细的钢质纤维做成。靳宁从小在兵工厂长大,本身是个钳工高手,对于钢材的烤蓝、硬度都很有研究,因此能做出“天刀”。“我不怕告诉别人我的工具是怎么做出来的,因为这其中的工艺也不是说说就学得了的。”说到这,靳宁笑起来,有点天真的得意,神情不是炫耀,倒像是一个孩子说起自己新做的一个心爱的手工。


    因为雕刻时必须高度聚精会神,临场得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长期下来,靳宁的睡眠质量变得很差,记忆力也不怎么样,开车还经常搞不清方向。但对图像的敏感程度则比一般人强上许多。


    说起最近的心愿,靳宁有点不好意思:“我有个想法,就是想挑出一批上好的南珠,刻上桂林山水,送给东盟十国的领导人,也算是我作为一个普通南宁人对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一点心意吧,就是不知道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


    相关链接:


    微雕,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


    微雕艺术“艺在微”,愈是细微,功夫愈精,价值也愈高。微雕也是十分讲究画面和章法的艺术,这就是“意在精”。微雕的雕刻师首先要有很深的书法和绘画功底,虽然微雕细微到无法用肉眼辩认,但在放大镜甚至显微镜下仍十分精美。


    其次,微雕特别讲究选材,靳宁的微雕作品所选的材质很多,从毛发、象牙、玉石到广西特产南珠,几乎无所不刻,但对材质的要求则是绝对精纯,容不得有半点砂格和裂纹,因为半个砂点就可能刻1多个字。为了挑选上好的材料,一掷千金是常有的事。


    第三,要有特别精熟的书法和国画功底,雕刻的时候才可进行“意刻”。“雕刻的时候,就是一笔过,绝没有补笔画之说。”靳宁强调。


    第四,心境要极度平定,彻底做到心无旁骛,运刀时则要稳、准、狠,只有这样,才能使书法和刀法笔意达到完美的统一。


 
     
 
  ■ 文章评论  
该文章还没有相关评论!
本文章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