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04-10 鸿武书画网 |
|
|
|
|
|
历史是遥远的吗?然而又如此之切近!
当如一把剃刀似割断陈逸飞喉管的《理发师》,终于在他倒下周年之际展现在银幕上时,这位执著的艺术家真正成就一位当世的“历史人物”!
人固有一死,然逸飞之死,在众目睽睽万口沸沸之间却独有一番英烈,与他往常的雅隽、温润、精致、沉稳形成极大反差。物欲和金钱至上、信仰与理想低头的今天,倒是一个画家做成了不能不称之为大的事业,令人感叹,心生敬意。
陈逸飞真是敢于做“大梦”,他只凭了手中一支画笔,调朱弄紫,惨淡经营,匹马单枪,由上海向曼哈顿向世界向海归,由画布向胶片向T台向大美术、大视觉,不舍不弃,越做越大,以致不能自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足以称为奇才,骨子里却还是个诚恳的画家,他心中时而涌起的矛盾,透过架在鼻子上的那副近视眼镜,细心人还是能捕捉到一二,然而他终究拗不过理想和声名,以身殉之,折断了那支可贵的画笔。他的追求梦、追求美倒使我想起以《红楼梦》而不朽的曹雪芹来,也是英年早逝,也是细写深描闺阁中历历女子,在女性身上找到了一种情绪、颜色、偏好和着眼点,一种擅长和语境,藉以发挥他的技艺和灵性到最大极限,由此也寻到了他自己。陈逸飞的大美术大视觉和所包括的绘画、电影、服饰、设计、出版等等,总体看来还是始于其画笔的唯美和浪漫,贴近海派气脉;画出了《黄河》《踱步》《双桥》,画出了《浔阳遗梦》《海上旧梦》……当不愧为一代杰出的上海画家。
他由上海走向世界,也走向了历史,且让他安息于故乡上海的热土中……(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谢春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