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书苑谈艺 > 赵青仲书画艺术赏析
 
 
赵青仲书画艺术赏析
 
2006-04-18 鸿武书画网
 
     
 

  近年来,赵青仲的书画作品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喜爱和青睐,其作品价格在书画市场上不断走高。

  赵青仲一九六零年五月生于北京,系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山水画研究协会会员,现为北京燕京书画社书画研究室主任,专业画师。他曾学习水粉、水彩多年,后随传统功底深厚的董谦如先生学习传统山水。进入燕京书画社后,他接触了很多著名画家并接受他们的指教,通过大量写生,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作为实力派的中年山水画家,他多年来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的同时,不断走着创新的道路。 “借古而开今”,任何一个新的画派,新的风格和新的技法产生,都是融前人之法,师自然之造化。青仲学习传统二十余年,临摹了大量的前人绘画,在师古人的同时,不仅“搜尽奇峰打草稿”,突破古法,外师造化,注意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的源泉。

  赵青仲的山水画中雪景居多。他说:“我喜欢画雪,因为雪色洁净、凄美,黑白之间蕴育着顽强的生命,生活在北方,自然对雪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我画的是我心中的雪色,是我内心的黑白世界”。欣赏赵青仲的水墨雪景画,有造境,有写境,能感到清秀、空灵、恬静、典雅的美。

  各种艺术创造中呈现的所谓“美”,不论其通过何种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其内容都有相通的一面。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有水墨形式所构成的艺术载体,从来就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和诗意的建构。对此,赵青仲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充分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有人说赵青仲的画好看、难懂,这是因为他的画中表现了诗与禅的深邃。 禅而无禅便是诗,诗而无禅便是禅, 赵青仲的山水画充满了诗意与禅意。“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的这首诗,以安闲自在的心情,表现了大自然的静谧和悠然自在而有亲切地与山中人交谈的宁静心情态,塑造了一个倘徉于山水烟霞之间、独来独往、优哉游哉的禅者形象。

  从表面看,诗中并无一句直接赞扬禅理,却又处处合于禅理,句句是禅。以这首诗来形容赵青仲的人与画,最恰当不过了。 赵青仲善游山水,喜欢独往,随己之意,只管行去。他冷静地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任远自在的态度,与禅宗思想联系在一起,并表现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

  赵青仲的作品营构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山水意境,这是他强化结构与秩序等主观因素的动因。其特点是形式上讲究秩序和结构,精神上追求表达意境。秩序感和结构感强烈是画家对主观感受和形式语言的双重强调、双重提炼的结果。赵青仲不拘泥于自然景象的刻画临摹上,而是像音乐家把自然之音转化为音符排列一样,使作品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景、格、情兼具,情与景交融,欣赏者从中看到自然之外的另一个自然--心灵化、理想化的自然。

  赵青仲深谙中国画是一种文化修养,更是一种人格和生命修炼的道理。他注重其他方面学养的积淀,尤其于书法用功颇勤,这保证了自己作品线条的质量品格。将线的骨力渗透到作品中,避免了薄和弱。线做骨架,骨架弱则瘫软无力,骨架到位则富于神采;墨做骨肉,血肉单薄则孱弱乏味,血肉丰厚则充盈饱满。笔墨统摄画面的意境和神韵。赵青仲还打下了深厚扎实的水彩、水粉画基础。多年来他在努力培养和提高传统中国画的写意能力和西画的写实造型能力。前者他依靠临摹古人、全面提高包括书法在内的传统文化修养获得,后者则靠写生和色彩训练培养,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在维护和保持讲究笔墨语言的传统文人画的高雅情调基础上,关注中国画语言的时代性,开拓它的表现题材,丰富它的表现能力。欣赏赵青仲的书画作品,使人感受到笔墨统摄画面的已经和神韵,处理手法极具个人色彩而暗合于传统,表现了美妙的美学境界。

  传统中国画历来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是写生,“ 得心源”并作为语言符号体现在作品中是写意。综观赵青仲的作品,是“外师造化”、“心师造化”传统审美命题在传统与现代艺术语境中新的诠释,其表现手法细谨中见洒脱,精致中见豪放。他把山水形象和人文笔墨意趣融合为一种精确的表达,既有浓笔大墨,也有轻妆淡抹,胸臆的创构,了然在目。 欣赏赵青仲的书画作品,感觉他在生活自然和形式语言 对接与结合的过程中确立了富于诗意与秩序的形式美感,在造化和心灵的相互涵养中寻找自我,在平凡自然中掘发出诗意和情趣,营造了一个肃穆幽邃而又空灵超逸的山水意向世界。

  


 
     
 
  ■ 文章评论  
该文章还没有相关评论!
本文章共有0条评论!
点击查看读者的评论!
 
 
 
 
 
 
Copyright(C)2006 www.luhongw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鸿武书画·版权所有
鸿武书画网采用美云公司的洛阳云服务器提供网站技术支持 渝ICP备20009153号